期刊杂志

魏源在高邮写成《海国图志》一百卷

书报刊委员会黄家耕

魏源(1794年~ 1857年),湖南邵阳隆 回人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 五年(1845年)进士,官至高邮知州。他是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 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其时清朝政府腐败,社会动荡加剧。道 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 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激,质。共同的政治理想、 共同的忧:国忧;民思想使魏源和林则徐、龚自 珍成为了挚友。

魏源受林则徐的嘱托,将林则徐主持翻 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 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并结合鸦片战 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 加强海防、抵御外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魏源写成50 卷的《海国图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扩大为60卷。咸丰二年( 1852年)增补为 1。0卷。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魏源中进 ±,任东台知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七月任兴化知县。赴任时连旬暴雨,高邮湖 水暴涨,大运河东堤归海五坝险象环生。河 督杨以增拟开五坝泄洪,时值新稻刚刚开始 结实,一旦开坝泄洪,下河(民国时易名为 里下河)各州县的庄稼将遭灭顶之灾。民众 们纷纷上运河堤保坝。魏源到任第四天,即 赴各坝组织兵民日夜守护,自己连夜赶往江 宁两江总督衙门击鼓求请两江总督陆建瀛升 堂,恳请速开运河东岸邵伯至清口二十四闸 分路泄洪,缓开归海五坝。陆建瀛飞驰到现 场察看,答复:可保当保,毋许擅开。于是魏源亲率民工坚守东堤,筑土保坝。连日暴 雨加浪涌,堤将溃决,河督执意要开坝,魏 源慎而伏身于堤上,发誓以身殉堤。十万军 民奋力抢险,艰难守至立秋收获后启坝,保 住了高邮、兴化、姜堰、东台等下河各州县 的水稻。百姓丰收的稻

魏源在高邮写成《海国图志》一百卷

子称为“魏公稻” 。

为下河民生长远计,魏源实地调查下河 水利,并汇查历年案卷图说,找出防水患之 策是急需培筑运河西堤,连续两次上书总督 陆建瀛,终于获得批准,魏源亲自负责这项 工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秋,魏源访 得高邮运河东堤之外两堤(月堤)旧址,督 工修建,以资保障。道光三十年(1850年), 主持大修高邮运河西堤(1956年新中国对大 运河裁弯取直,在运河故道东堤另开新河, 形成了一湖二湖三堤的风貌)这一永久性水 利工程,使下河百姓安居乐业。

咸丰元年(1851年),魏源因政绩显著, 调任高邮知州。咸丰二年(1852年)魏源在 高邮州衙内,终于完成了90万字的《海国图志》一百卷,并作序,书写了高邮人文历史 上精彩的华章。
1845至1853年,魏源先后在江苏东台、兴化、高邮短暂为官,以重视水利、文化教 育和慈善赈济事业的显著政绩。造福一方百 姓,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衷心拥护和赞颂。

魏源在高邮写成《海国图志》一百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