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铁钱——国字号的名片
钱币委员会吕绍奇
1985年,京杭大运河高邮段出土了一批 以南宋时期为主的铁钱,其数量之大、品 种之多、成套性之强,令人叹为观止。其中 不少新品、珍品为谱所不载,这极大地丰富 了我国钱币文化的艺术宝库。

“庆元七载春同汉,乾道淳熙异卓L,冶广 裕丰光安背,奇钱共现高邮军”。高邮出土的 铁钱,被我国钱币界称之为“是一次划时代、 里程碑式的发现”,其新品、珍品也不是一枚 划枚,而是一批。

如拟用年号钱“纯熙元宝”、异书“乹道元宝”,预制年号钱“庆元通宝背春、同、汉”,绍熙元宝背光二”、“乾道元宝小平背下松”、“乾道通宝背安”(《古钱大辞典》载:乾道无通宝)等。

高邮此次出土的铁钱,当时估计数量约为十万余枚,四百多品种,其中一百余种为谱录所未载,填补了史料不足,而“绍熙通宝背定三”“‘宝庆元宝”等一批新品、名誉品,亦为难得一见,弥足珍贵。

这次出土受到中国钱币界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这批铁钱也被冠名为“高邮铁钱”,由此高邮又多了个国字号的名片。
高邮历史上多次出过铁钱,《高邮州志/轶事》记载:“嘉庆十八年,州城北挡军楼
即今三元阁,为加筑河工堤岸,民夫掘土,得铁钱数万枚”。然而,人生什么问题最大?当是吃饭问题最大,在民不聊生的年代,无人会有兴趣收藏。那段历史,故也只有记载,并无实物传世。如今盛世,这批铁钱遇到了好时代,也让爱好者们碰到了好机会。尽管开始有不少被卖到了废品店,但后来被诸多爱好者发现后,又成为爱好者们的藏品了。收藏高邮铁钱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弘扬家乡钱币特色文化,这一点我们收藏界的先贤胡正元、马金贵二先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当年他们一直致力于为家乡多留下一些铁钱实物,当别人的做法是“同等价格,把东西留在高邮”时,他们已在思考和建议,如何让高邮铁钱文化更有意义?铁钱的最好归属是无偿捐赠给有关部门,当然捐赠不是为了进仓库,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藏品,更好地弘扬和宣传高邮铁钱文化。他们还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收藏爱好者这一源于基层、分布广泛、信息灵通的特点,作为信息员或志愿者,及时反馈高邮文物出土信息。当年如不是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兴趣和热情,如今这批高邮铁钱或许也只见史料而不见实物了。
继1985年有重大影响的运河出土后,零星出土一直未断。多年来有渔民驾小渔船,用强磁铁在大运河出铁钱的御码头段吸取铁钱,犹如“运河往来人,但爱铁钱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其它如市河工程、三垛镇二沟段水利工程都有不少数量的铁钱出土,仅二沟段出土两宋铁钱就有一万余枚。
高邮铁钱的出土,使得铁钱在中国古钱币文化中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古钱币的研究也离不开铁钱,而对铁钱的研究则离不开高邮。“高邮铁钱”是高邮国字号名片,高邮的钱币爱好者有责任要走在研究和传承的前列。
高邮市收藏家协会的成立,不但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为钱币爱好者们研究高邮铁钱、弘扬地方特色钱币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国字号名片“高邮铁钱”既是中国古钱币文化,如今又融入到了运河文化。盛世收藏,我们钱币爱好者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关部门的支持,我们收藏家协会钱币收藏爱好者们一定会共同努力,乐于奉献,让古老的铁钱焕发青春,为文化古城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