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析木玉《活环•内链瓶》玉雕创作谈

玉器委员会王金高

和田玉,扬州工。“扬州工”中最值得提的绝活便是“链子活”,即把整块玉石镂空成链,环环相扣,链子工艺,精巧圆润、细腻整齐,是一项既难又险的“绝活”。
如果说在40年前,“链子活”还是玉器行业的绝技,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也不是那样高不可攀了,“链子活”和做链条的玉器艺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同样的“链子活”,制作的难度、达到的高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扬州“链子活”的源起与发展
扬州的“链子活”,最早始于宋代,据清代学者谢坤所著《春草堂集》一书记载,他曾在扬州康山江氏家,亲眼见过宋代扬州所制作的玉塔:“宋制玲珑玉塔,塔玉雪白……塔顶有连环小索,系诸顶层六角,绝不紊乱,所言鬼斧神工莫能过是。”
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扬州“链子活”兴盛起来,精品不断涌现,1972年,扬州玉器厂的《白玉四条链瓶》被江苏省选送到加拿大展出。同年,高86厘米的《白玉宝塔炉》创作成功。其塔顶部垂挂着八根共有128个细圈的玉链条,紧连在塔楼起翘的飞檐上,雕工精细,玲珑剔透,富有民族特色。这件作品于1973年在全国第一次玉雕质量鉴定会上评为优秀作品。1981年,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展览被誉为“龙眼”,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赞赏,现为国家珍品收藏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1980年,在河南举行的全国玉雕行业评比会上,扬州玉器厂选送的《白玉双链瓶》作品,吸引了与会专家和北京老艺人的目光,得到了一致好评,列为优级品。之后,迎来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了全国许多同行单位,如上海玉雕厂派了多名青年技师来扬州学习活链子的工艺技巧。

活链子在玉器中的运用,随着工艺大师们的不断创新,花样越来越多,有单链、双链、多链。不仅用于塔、炉、瓶器物上,后来,链雕工艺在人物、花卉等品种上也有运用。
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刘筱华别出心裁,制作的《白玉内链双瓶》更是“链子活”中的一件杰作,这是从双瓶体内“起出”一根几十节的长链条连接双盖,这种雕琢难度非同一般。作品于1988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引起了轰动,有的同行看了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
链雕作为一种特殊效果的装饰艺术,在玉雕作品中,会产生奇妙的作用,使作品锦上添花,相互辉映,绰约多姿,呈现勃勃生机,吸引观者眼球,变宁静为灵动的效果。链雕还具有“以小变大”的“特技”。如:一块15厘米高,有一定厚度的玉料,采用链雕技法,可以雕琢成30厘米高的作品,比原先材

料高出双倍,其经济收益又能翻番,同时,又会增加作品的美感。它既表现出虚与实、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又体现了体量和空间的对比。这样适度而丰富的形体变化,会明显加强器皿造型的气魄,使之更富有张力和活力。
链雕又有使玉石材料“起死回生”的功能。如:当玉雕师创作构思时,玉料上出现多处绺纹怎么办?这时就考验创作者的水平与能力。首先,必须判断其绺纹的走向,多处绺纹之间是否相连相通,如果相连就要沿着绺纹剖开,这样玉料就会缩小,做出来的产品价值就很低,有可能还亏本。要是绺纹与绺纹之间不相连,艺师们就可以通过链雕技法,在仅有一段“好肉”上琢出玉链,将好玉统一起来,雕琢成完整的作品。如果不掌握雕链技术,那么,大料就成为小料,经济效益就会受到损失。因此,多掌握一门绝技,多学会一点工匠的本领,创新的路子会越走越宽畅。
扬州的“链子活”精巧圆润,均匀整齐,绰约多姿,独具一格,是扬州玉雕工艺的特色之一。
二、我与“链子活”的不解之缘
我一直醉心于“链子活”的创作,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对于“链子活”技艺,我也渐渐积累起了自己的一些“独门秘笈”。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三年前,我巧遇了一块400多公斤的优质析木玉玉料,质地坚硬,玉质细腻。当时就想:好好地创作一件有别于大众化的作品,链条是首选。但是,在器物外部雕玉雕,也太一般了,就思考在瓶膛内部雕出一个坠子来,这样可以增添作品的趣味性。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既难又险的技艺,可能随时随地会失败。许多人都劝我,瓶颈太长,膛子黑洞洞的,看不见操作,风险太大,成功机率太小。但是,不闯不试又怎么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我喜欢挑战,要实现自已继承和突破前辈的内链绝活这一愿望。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用外雕技法雕链子是开门操作,只要严格操作流程,一定会成功的。而在瓶膛内雕链是内雕技法,是一种闭环操作,只能用小工具从瓶口开始一点一点地磨进去。因为在膛内琢磨出两根链子和一个大圆环,给制作者的操作空间很小,正常工具是没有办法进入膛内。瓶膛里面有两根链子和一个大圆环,这就需要用优质钢材做成的特制工具雕琢,并且根据在瓶膛内的深度,随时更换工具的长度。根据我们事先制定的操作程序,从制作链条开始到内链、活环、瓶膛全部完工。要经过六个流程,即:1、去除赘料;
2、精准定位;3、粗磨成形;4、精细雕琢;
5、修整瓶膛;6、打磨光亮。要实现这些步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步骤都会有风险,随时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

我从事玉雕30多年来,第一次用瓶内玉料。在膛子里制作链条和活环,整个雕琢过程,犹如是做盲雕,是艰辛的、迷茫的,如同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寻找文物一样,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剔除上面的泥土寻找宝物,生怕把文物损坏掉。
内链雕全部使用小工具,从几毫米直径至十几毫米直径的各种规格、形状的小工具,一点一点向前推进,把多余的玉料磨掉。因此,在施工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快不得、急不得,采取了一个“小步慢走”的方针,强调“保证质量第一”“时间速度第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在瓶膛内操作的时候,随时可能有新的情况发生。链条和圆环的胚型、形状磨出来的时候,需要用手电筒把光打进去,检查链条与圆环的上面是否有瑕疵和绺裂,这是个关键和焦点。然后,再进入第四个程序一“精雕细琢”,这方面用的精力和时间很多,一天甚至一个星期做不了一节链条。原因是工具没有办法准确到位,不是你想快,想着力的地方就能着力,有时你有力都使不出,只能慢慢一点一点的磨。你要是稍快点,或者过分使力造成工具抖动或震动,玉料很脆,

在不经意间就会遇上麻烦。
再说做圆环,怎么把它雕成圆形,以及这个圆圈能活动起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圆环作为一个小吊坠,要与链条相连接,同时要将活环的直径达到6厘米,才能实现被瓶口卡住,出不了瓶体的目标。在膛子里面,手也不好抓,也没有着力点。为了这,我也是绞尽了脑汁,连续几天睡不好觉,想方设法把它固定起来做,这一切不仅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小步慢走才能实现。
链条和活环成功之后,进入掏膛阶段,这时遇到了大难题:里面有链条、有活环,如何将瓶膛内壁光滑、平整?大掏铊是进不了,即使能进去的铊子,一旦工具转动起来,又会把链条和环被挤压坏了。这时,就必须想办法把链条、活环固定起来,再用15毫米的圆球伸进去,一少部分一少部分掏,一步一步地解决。
在创新“链子活”的同时,新作品又利用玉料上一块红俏色与另一端内链瓶的盖子连接,其中段构思了一个太极图。太极图上雕饰红红的火焰,色泽偏红而富有光泽,恰似 -轮红日。当双链从瓶中缓缓牵出时,红日也冉冉升起,与瓶盖上保留了天然金黄色线融为一体,凸现了析木玉原始的自然美,这似乎是一种天意,象征着金光灿烂、金阳高照、光芒四射。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尔后,在瓶身旁边有一块白皮,原想给它去掉,可是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就非用不可,否则,大瓶就要缩小。经过几天的酝酿和推敲,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雕一缕缥缈的行云托住一轮弯月,用浮雕技法雕成一幅《流云揽月图》,既有动感,又与内链的太极形成了呼应,寓意“日月同辉”,将玉料上的不利因素转化为神来之笔,恰到好处。
“内链瓶”两面,各雕绘一幅图案,一面为“万象更新”,象为六牙四足神象,“六牙”寓“云通”,“四足”寓“如意”;另一幅为“人寿年丰”,图中的寿桃、仙鹤、梅花鹿以及仙童等组合形象寓意“福运久远”。
三、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三年前,我开始动手构思创作《活环·内链瓶》,三年后,耗费了我三年心血精心制作的《活环·内链瓶》终于完工,从一定角度来说,这件作品把“链子活”玩出了新高度。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析木玉《活环-内链瓶》透视图

整个作品继承了中国玉雕优秀的传统技艺,取其精华,而在表现手法上敢于大胆创新,走前人还未走过的路。作品具有“新、奇、巧、绝”的特点:新,在于造型新、技法新;奇,为构思奇,在瓶膛内琢磨出一串活环项链来;巧,完全是凭借巧手和烂熟于心的技巧,精雕而成;绝,就是绝招。用瓶膛内玉

材制作一个需要绝对精确计算的链条,同时,还系着一个规规矩矩正圆体的活环,这个雕琢技法可称为绝活,非特殊技术和手段莫属。
玉雕创新永无止境。《活环·内链瓶》不仅展示了“扬州工”的精妙,更探索创新出了玉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活链子艺术。该作品的成功创作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链子活”的认知,也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链子的外雕技法变为内雕技法,使链雕艺术更具神秘性和趣味性。
玉雕创新无止境,在瓶膛深处雕琢内链与活环,虽然尝试成功,但是其操作的冒险性还是很大的,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将这项绝技保留下来,继承下去。

开创"链子活“绝技的新高度
王金高工作图片

(作者简介:江苏高邮人、高级工艺美 术师、高邮市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委员、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企业首席 技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 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