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铲地皮
陶瓷杂项委员会召云
“本人钱币爱好者,高价收购:铜钱、 铜板、洋钱、老纸币……”
“收老书、老字画、小人书,毛主席像 章了o
“收老花盆、老砚台、老旧家具了。”
清晨铲地皮的小喇叭,收货的声音回荡 在小区里。要是碰巧哪个小区“拆”字上墙 了,那就更热闹了。收家具的,收老酒的, 收家用电器的,四五个小喇叭,此起彼伏, 不停的吆喝。俨然就是一个铲地皮的大合 唱。

铲地皮也叫跑地皮、拉乡,是随着收藏 热的兴起,古玩圈里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个 行业,也是古玩圈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这 一类人往往不开店铺,凭着一张嘴城市乡村, 走街串巷寻找货源。铲地皮者所拥有的古
玩鉴定知识、市场行情等等,都是在干中学、 学中干。他们挨家逐户不辞劳苦,不怕狗 咬,不惧冷脸,脸皮能薄能厚,嘴巴能吹能 收。如果够幸运,也许能淘到好货,占了便 宜,贝就应了那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 吃三年” 。
铲地皮真“捡漏” 了固然会很开心,反 之“踩了雷” “打了眼” “交学费” 了,也 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咽,怪自己学艺不精, 水平不行。一锤子买卖,无论买贵买贱,买 完拉倒,毕竟乾隆爷也有买错,看走眼的时 候,不丢人!你如果反悔找后账,那只会在 圈里被视为“耍流氓”(诈骗除外),不懂 规矩的“棒槌” 。

原来铲地皮是不作兴高声吆喝的。过去 好多高门大院大户人家,后来家道中落了, 偷偷地想变卖_点古董玩意儿,聊以度日。 但他们又想去维护残存的那些个颜面,是不 会让人知道主人家在变卖东西的。大多是让 下人把文玩古董包裹好偷偷拿去兑了,或者 找一两个相熟的人偷偷上门评估给价。根本 不会像现在大张旗鼓、大肆渲染地交易,一
切只是鬼子进村悄悄的。
铲地皮,无论做大与做小都是古玩圈里 一份子,而买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老物件, 都维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所以传统七 十二行,古玩行为大,因为祖师爷老子在周 朝就曾经做过“守藏之事” o这里面讲究的 是眼力和学问,权力、势力和金钱等等通通 甘拜下风,古玩行真正体现了 “无为而治” 的思想,由此看铲地皮也绝非想象的那么简 单。
早年间铲地皮,经常被人家称为憋宝猴 子。传说憋宝猴子的技能在于,常年游走于 风水好的地方,搜寻奇珍异宝,并用自己的 手段盗之。我想铲地皮的人和憋宝猴子还是 有一定区别的,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不仅 这一类人都是猴精猴精的那种,而且大多通 过“梅花香自苦寒来,珍玩自有去归处”练 就立辩真假的眼光。讲究求真是基础,求好 是追求,求精是智慧,求术才是升华。没有 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捡漏,没 有切实的下过苦功夫,还真的铲不好地皮。

当下由于疫情的因素,各行各业都面临 严峻的考验,古玩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更是倍 受冲击。网络时代的微信、支付宝等成为主要支付工具,线上带货、直播古玩销售大行 其道,导致原本“神秘”的古玩行业变得“清 可见底“,行业之间再无“暴利”可言。铲 地皮也更变得不太容易了。

过去的那种只要去铲地皮,收货就能捡 漏的事情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去铲地皮不 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心态也是最 重要的。许多人热衷于铲地皮。不仅仅是为 了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享受铲地皮的 过程。这不仅可以见到让自己满意的老物件, 还是锻炼锻炼身体和脑力的运动。一路花香, _路芬芳,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现的 会是怎样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