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掇石” 状元技

“掇石” 状元技

早年间收藏了两块石头,约半米高、长方形。因这两件器物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和文字,看上去也极为普通。一直以为是什么建筑构件的一部分,只是胡乱的堆在门口。直到有一天和战友们聊天,聊到过去军营将士们的锻炼内容。
才弄明白这两块不起眼的石头原来大有来头。古代男人们健身的方法有:耍五爪、扔石锁、举石担子和抱“掇石”等。而这两块正是古代的“掇石”。据考证抱举“掇石”从明末开始,就成为清代武举考试的必考内容。换而言之能够抱举起“掇石”是武状元的必备技能。
“掇石”民间也叫“武石”、“制子石”、“功夫石”等。两侧各有一个凹形槽口,这个槽口就是用来抓握的。主要有白矾石、太湖石和苏州麻等材质制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200斤、250斤和300斤。看着这些个厚厚实实的石墩子,外表毫不起眼。然而按照过去武举考核的要求“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者上胸”。把“掇石”提到胸口,并不需要像奥运会举重一样举过头顶,看起来不难,但事实上对人的腰力、腿力、臂力、指力的要求极高。一般没有经过长年专业锻炼的人,想把它拎起来都不太容易。

“掇石” 状元技


看过《武状元苏乞儿》这部影片的朋友们。大多会记得片中的一个场景,由周星驰扮演的广东督军之子苏灿和博达尔多争夺武状元。在武状元的考核当中,有一项主要内容是举重。影片中周星驰大步流星的上场,卯足了劲,想举起地上的石担子。而地上的石担子却纹丝未动,表情夸张,结果意外。大家无不被周星驰无厘头式的搞笑表演,逗的捧腹大笑。
《武状元苏乞儿》这部作品是根据发生在咸丰年间的民间故事,作为历史背景改编拍摄的。然而现实中,咸丰年科举武状元考核的较力内容可不是这样的。清代武科考试内容几经调整,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形成定制:考试分为三场,首场试马箭,二场试步箭、技勇,三场试策论。其中二场技勇定式为:以八力弓、八十斤刀、二百斤石为三号;十力弓、一百斤刀、二百五十斤石为二号;十二力弓、一百二十斤刀、三百斤石为头号。要求弓必开满,刀必舞花,石必离地一尺。弓、刀、石三项技勇都是考力气的。考核成绩都为三号者不合格。须有一、二项,为头号或者二号,方准进入下一轮比试。

“掇石” 状元技


这里的石指的就是“掇石”。依据《六部成语·兵部·掇石》所注:“武乡会试,皆令举巨石,以试其力量。”,抱举“掇石作为清代武举乡会试的主要科目之一。但到了光绪27年(公元1901年),由于冷兵器逐渐被火器取代,马、步、箭和举大石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延续了千年的武举制度被朝廷下令废除。

“掇石” 状元技


高邮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文运昌盛,武科也代有才俊。据历代《高邮州志》及续志发现,宋代至清末,高邮可考的进士一百六十六人(含武进士二十九人),其中榜眼一人,探花两人;宋代四十五人,元代六人,明代四十四人(含武进士六人),清代七十一人(含武进士二十三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吴三桂和他的父亲吴襄,都是参加过武举考核的武举人。
目前综合协会同行们过往的收藏经历。大多曾在我们高邮地区发现、收藏过“掇石”。这充分说明了高邮自古以来就是崇文尚武,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文脉绵延,武学也似这依城而过的运河水一一源远流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