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文学丛刊•邂逅集》

1980年代初,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横空出世,震惊文坛,有作家问:“哪里冒出个汪曾祺?”有教授说:“天上掉下个汪曾祺。”也有人说是“大器晚成”,这些人真是孤陋寡闻,如此大家,当然不是雨后春笋从地下冒出来的,也不是暴风骤雨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早露才华,闻达于文坛。
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小说,在民国纯文艺刊物上常与巴金、季羡林、臧克家、曹禺、姚雪垠等大师共一刊,他的作品往往靠前,《复仇》在期刊《文艺复兴》上和《三叶虫与剑兰花》在期刊《文艺工作》上的均位于刊物的作品第3篇,《鸡鸭名家》更是发于《文艺春秋》首篇。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作品集《邂逅集》,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丛刊从1935年底至1949年初,陆续出版10集,每集16种,编选出版了鲁迅、茅盾、郑振铎、曹禺、臧克家、艾芜、刘白羽、何其芳等80多位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评论共160种作品,是内容最为广泛、丰富,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一套丛书,汪曾祺位立其中,可以说他当时就已是国内前100名著名作家了。
《邂逅集》是《文艺丛刊》第十集,书上误印成第八集,每册用手写改正。(图2)收入汪曾祺1940年代创作中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8篇短篇小说:《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汪曾祺说:“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
《复仇》是一篇具有禅意的意识流小说,其它都是描写身边小人物的,《老鲁》、《艺术家》、《落魄》写的是在昆明的人,《戴车匠》、《鸡鸭名家》是写的家乡人,《囚犯》、《邂逅》是途中所遇人,前篇是上船经过,后一篇是在船上,好像是连续的,不知何故,在集中却用《鸡鸭名家》隔开。
我收藏的这本《邂逅集》是从网上竞拍到的,封面上有一红章“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图书室”,书脊上编号8329,品相几近完美,四角崭方,内页无霉点、无圈点,因年代久远自然发黄,估计少有人翻阅。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于1959年,1983年列为大专建制,更名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此书不知何因流出。
2017年,孔夫子旧书网集中拍卖一批《文学丛刊》,其他名家的集子成交价在2、3百元左右,最高只有8百多,只有这本《邂逅集》高开高走,一路飙升。当时,我志在必得,但想起了1件往事,曾在网上竞拍1本有关高邮历史的刊物,经过多轮竞价后,还剩1人与我较劲,正白热化时,他发来了信息:“我是高邮某某某,请让给我。”我一看,哑然一笑:“我不知你网名,但你是知道我网名的,不早说,多花了300多。”他说:“原先没注意,现在才发现是你,没关系,也是体现了价值。”
因为大家用的是网名,为避免自家人再次相争,于是,我发信息给几个竞争者:“我是高邮人,请问你们是高邮人吗?”立即,大家静默了,有1人回复:“真羡慕你!”终于,我得到了这本书,我也一直在心里感谢那些未曾交往又不知名的承让的书友,是他们的热心让又一本《邂逅集》回到汪曾祺的故乡高邮,之先,高邮的青年作家周荣池历经多磨使1本流浪辗转多处的“《邂逅集》回到了高邮,它应该回到故乡,高邮才是他不可磨灭的祖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