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高邮铁钱中的文字演变

钱币委员会 吕炎彬 江华倩

“庆元七载汉同春,乾道淳熙异乹纯,冶广裕丰光安背,奇钱共现高邮军”。
1985年高邮出土了一批铁钱,之所以被我国钱币界称之为“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发现”,不仅是因为“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成套性之强、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因为“其中有不少新品、珍品填补了过去的史料不足、谱所不载”。

异书“乹道元宝”(俗称鱼钩乹道)便是其中之一,这枚钱不仅是过去谱所不载,而且在一个年号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写法,十分罕见,甚至我在介绍这枚钱时也遇到了困惑。我手机或许陈旧还打不出这个异书“乹”,这枚钱币上“乹”的前两笔是从“卓”不从“十”,也就是“卓”右边加一个“乚”、“卓乚”左右结构、因手机打不出这个字,故用与其近似的“乹”替代“鱼钩乹”。

高邮出土的古钱币,虽数量较大,但由于钱币品种年代跨度大,涉及西汉、东汉、隋、唐、两宋、金等多个朝代,品种繁多,这样具体到每个品种数量就很少了,而一些珍稀品数量更少。比如“鱼钩乹道”,或只占出土量的万分之一左右,小平“鱼钩乹道”还要低于这个比例。

除了收藏价值,钱币对于文字的演变研究,往往也很有参考价值,钱币文字的使用一般由朝廷来规范。从对涉及到“乹”与“乾”的钱币规律来分析理解,从中可以看出,早于南宋的钱币,涉及到“乹”字的,都为鱼钩“乹”,如“乹封泉宝”(公元666年铸)、“乹元重宝”(公元758年钟),而晚于南宋的钱币。涉及到“乾”字的,则都为现在使用的“乾”,如“乾祐元宝”(公元1171年铸)、“乾隆通宝(公元1736年铸)”等。
南宋乾道年号使用九年,高邮在出土的“乾道元宝”中发现的少许“鱼钩乹”,我理解分析应是乾道初期所铸、不久便改“乾道元宝”,此后,“乾”延用至今,未再变化。由此看来,“乹”、“乾”两种书体使用的替换变化,应在南宋乾道年间。

古钱币对考古方面也有一定帮助,如古墓中出士了汉、唐、宋钱币,那么这墓就不会早于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当年如不是民间爱好者的热情收集,这批珍贵的高邮铁钱早已进入上海钢厂大炉,灰飞烟灭了,民间收藏,值得弘扬。

高邮铁钱中的文字演变
高邮铁钱中的文字演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