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铜墨盒赏析

陶瓷杂件委员会 吕荣生

铜墨盒作为古代文人墨客书桌案头的文房用具,它存在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相关资料显示它创制于清代嘉、道时期,因其精致美观实用,一经亮相就倍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从此流行于整个晚清时期,直至民国到达顶峰。

墨盒多以纯铜质打造,工艺制作精良。给了很多刻铜匠师以创作灵感和发挥想象空问。这其问涌现出以陈寅生、姚华、陈师曾、张樾丞等为代表的一批铜刻艺术大家。他们创作的作品工艺水平更是达到登峰造极,让人看了叹为观止。他们多半把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诗书画”,以錾刻雕凿的技法形式,绘制在各种圆形、方形、椭圆形、房形、等形态各异的铜墨盒上。

题材多有历史典故、亭台人物、山水花鸟、篆书诗文等。錾刻工艺,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其制作过程精工细作、一丝不苟。制作的每一件墨盒既是实用器、又是精美绝伦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时光进入到19世纪现代工业化革命发展进程,传统意义上用于毛笔书写绘画时所用的研磨、墨汁储存以及附属器具发生了变化,新型实用高效工业化产品的问世,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原始老旧落后的书写流程。成了新的文字绘画信息传递的载体,由此铜墨盒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一下子从当时的实用器具,真正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珍藏把玩的古董艺术品。

笔者多年前也曾收藏了几款造型不一的铜墨盒。这里简介几个形制的,其中两个方形墨盒主题画面分别刻有“万寿山杏桥亭”,“北海小白塔”应为民国晚期至建国初期比较合适。扇形墨合正面雕刻“诗文”、制作年代有干支纪年款。

海棠型白铜墨盒铜质精良,内里红铜扃条镶圈环绕、器型规整小巧精致罕见,海棠造型秀美独特。黑盒盖面有阴阳刻字、三方印章分别雕刻有:红色朱砂底方章内、刻篆书“天外三峰”,左上方元宝型方章刻书金石文“儒学为宗”,小方章内刻篆书“千秋”,左下、刀刻楷书“姚华”、边缘印章“茫父”,整体风格应为民国刻铜大家姚华本人优秀作品无疑。(姚华、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艺术家。)

本件作品作为当年实用器历经百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夺人眼球,虽保存状态传世包浆略有逊色不足、实属遗憾无奈。如此难得稀少珍贵之物,又出自大家之手,现以是凤毛麟角得之实属不易,一件难求了!

铜墨盒赏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