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民日报》的收藏缘
书报刊委员会 朱军华
今年6月15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75周年纪念日。我步入报纸收藏圈30多年,收藏《人民日报》超过20年,留下了很多难以忘却的故事。在此简述几句,籍以纪念并与大家分享。

20多年前的一天,我还是年轻小伙儿的时候,难得一次出门拜访南通如东的一位集报界前辈。他转我一份《人民日报》创刊号复制件,据说是由人民日报社内部印制的。虽然仅仅是复制品,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在当时几乎不可能收藏到原件的情况下,这份报一直被我视为至宝,我也由此开始关注并收藏起中华第一报——《人民日报》来。
刚开始一般只能收藏一些很普通的重大事件报,以及一些国庆、元旦、五一、春节等特殊节日的《人民日报》,后来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弹一星、上世纪70年代彩印报等,再到以后的号外喜报、重大战役、重要城市解放、开国大典等有分量的《人民日报》,这个过程算得上漫长,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饱含了我作为一名普通收藏爱好者对《人民日报》的情感。
2010年3月25日,对我来说注定是个特殊之日。当天晚上,我在孔网的拍卖平台竞买一份1946年5月15日出版且全红印刷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出版的《人民日报》创刊号。经过整整130次的竞拍,我以惊人的1万多元(含佣金)拍得该报,既创造了当时同类报的最高出价记录,也让许许多多全国各地的报纸收藏和红色收藏的爱好者们下定决心玩高端藏品。从那以后,我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认认真真地收藏起既有权威性,又是品味和研究价值较高的早期《人民日报》来。
2016年7月15日—17日,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在徐州召开三届二次理事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一场报纸藏品拍卖会。获悉有一位卖家要出手一份1948年6月15日出版的华北版《人民日报》创刊号,但还没有打听到卖家是谁。我那天也带了些报纸在楼下市场练练摊,没什么人搭理,想想干脆收摊去楼上看看。

楼上的一个主题说明会没多久就结束了,拍卖马上开始。快要结束之际,一名山西神秘卖家带着那份创刊号现身了。创刊号品相不好,超高的起拍价让不少同好望而却步,没有一个人举牌。我一样有点犹豫,特意请上台看了一下,一眼真!再仔细看看破损程度,考虑成熟后当场报价。主拍人看到有人报价后非常高兴、连喊了几遍没有任何人加价,使得我如愿以偿得到《人民日报》创刊号。一时现场人群超级兴奋起来,大家争抢着上台与我及战利品拍照留念,共同见证了这份珍贵的《人民日报》创刊号迎来了新的主人。记得当时中央级媒体人民网等还专门刊发了我拍得创刊号的消息及照片,那次的拍卖因为我拍得《人民日报》创刊号而一直被报纸收藏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着,堪称是现代集报界的里程碑之动作。
我的《人民日报》收藏还在继续,喜讯也在不断地延续。几年前的4、5月间,我又在某网站一家书店发现有一份我从未见过的《人民日报》号外。因为我收藏建国后的《人民日报》号外专题自以为还是较为全面的,连最为难得的建国一周年号外都收藏到了,这份号外有没有出版的可能性?会不会是臆造品?
众所周知,在报纸收藏特别是早期报纸收藏中,号外绝对是最大的造假重灾区,我不得不谨慎。好在店主标价很高,两个多月的时间竟一直挂着。7月初,我下决心与店主取得联系,并翻看了1949年10月的《人民日报》合订本,了解了一些相关背景,顺利渡过了我的心里犹豫期。记得是6日下的单,13日晚,刚出差回来的我匆匆忙忙地打开包裹,那一刹那我浑身激动,甚至感觉手在发抖,凭着多年练就的眼光,我断定这是原件!我收藏的建国后的第一份《人民日报》号外由此前移了近一年!

如此20多年间,一份份珍贵的早期《人民日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我的家中,我渐渐拥有了《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版创刊号、《人民日报》华北版创刊号(新闻纸和土纸两种版本各一份)、《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人民日报·北平新闻》创刊号、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亲题报头并首次使用的《人民日报》、刊登人民解放军大反攻序幕胜利揭开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全套全红印刷的建国前《人民日报》、在西柏坡出版的最后一期和迁移到北平出版的第一期华北版《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首期《人民日报》、记录首届政协及开国大典的全套《人民日报》、第一份套红《人民日报》、省级行政区所在地城市解放的全套《人民日报》、建国后系列《人民日报》号外喜报、新中国成立初期彩印《人民日报·星期画刊》试、创刊号等。我收藏的早期《人民日报》系列精品珍贵程度在全国集报界名列前茅,其中有几份(含系列)还曾经入围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组织的“双百工程”之“中国集报精品”奖呢!
每每补缺一份早期《人民日报》,我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这些报纸让我的精神世界越发充实,对收藏的未来更充满乐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