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叉腰哭天子

钱币委员会 吕星 万有良

在我国浩瀚的古钱币文化中,有一枚被称为“叉腰哭天子”的古钱币颇有名气。

叉腰哭天子

“叉腰哭天子”,正名“太货六铢”,南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面文“太货六铢”,玉箸篆,直读,“太货”为钱名,“六铢”指重量,此钱的名气,并非是它书法秀美,制作精湛,而是它是我国古钱币中著名的“凶钱”。

“陈顼六铢始铸成,一铢增后难权衡,存亡天子共太货,六字叉腰哭几声。”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发行新货币“太货六铢”此币仅比旧币五铢重了一铢,却强行以一枚当五铢十枚行用,如此虚值,无疑巧取豪夺,引发天下百姓不满,又因该钱文“六”形似一人叉腰而立,时南陈风俗,哭丧为叉腰状,故被诅咒“叉腰哭天子”。行未久,天子陈宣帝果真在一片“哭”声中驾鹤西去,(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哭走了天子,“太货六铢”在古钱币四大“凶钱”中也是大名鼎鼎。

南陈的“凶钱”名气不小,但陈后主的“亡国之音”或更胜一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被世人称之为“亡国之音”。他荒淫无度,朝纲混乱,自恃有长江天险,尽管隋军已兵临城下,仍隔江欢歌《后庭花》,落得国家灭亡,后主被俘。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歌手应歌颂精忠报国的英雄,又怎能成了英雄被歌颂?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玉树后庭花》已成警世典故,“叉腰哭天子”亦成后人收藏之物。如今,几位藏友,一杯清茶,多少家常话,都在笑谈中。家国一理,俭则成,奢则败。

作为收藏品,“太货六铢”,还是很有特色的,它行三年,传世不丰,玉筋篆书,铸造精美,是南北朝美泉之一,其警示典故也很有教育意义,早年一币难求,至1989年,江苏丹阳一次出土,千余枚问世,惠及不少藏友。

小小方孔,洞悉千秋功过。

叉腰哭天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