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邮到武汉
书报刊委员会 朱军华
今年3月接到通知,受邀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长办公(扩大)会。因为三年多的疫情困扰,已有好长时间未与全国各地的报友相见,这次早早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武汉!
分会领导一直强调三年疫情后的首次线下重要会议放在武汉的意义,大家都有同感,相信这是集报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
提前几天预定好车票,去时高铁直达,回程经南京倒车,好在都很方便。
4月15日下午3时许,顺利抵达会议报到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神怡山庄。首先看到宾馆门顶电子屏的欢迎词,而北京张国林,湖北张宝庆、曾祥贵三位老师在前台接待报名,看到几位老朋友,非常高兴。特别是张国林老师,我们可以说是忘年交,以前参加北京集报活动几乎都少不了与他相见。
接着,与孟繁茂、顾玉超、杨全胜、龙小平、朱俊杰、程培长、刘海锋、汪继良、张潍等老师一个一个地见面了,还有分会会长陈金伟、我们德高望重的名誉会长张骏等。大家相见恨晚,互赠集报资料,合影留念,忙得热热闹闹。
晚上,乘着美丽东关湖的习习凉风步行2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会议所在地——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二楼会议室,开始了本次扩大会的第一次会议。
会上,陈金伟会长、张骏名誉会长、杨全胜副秘书长等均敞开心扉,对三年疫情于集报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解析和自我批评,对今后分会工作的向前推进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号召与会者多关心分会,广开门路,多对分会提意见或建议。

第二天上午,仍然是在这里,会议专门请各地参会的副会长或代表汇报工作,谈三年来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更对分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因为分会副会长刘广金请假,我便作为代表发言,提出了五项建议。这些建议不一定很准确,但一定很实在。作为用心收藏报纸30多年的老报友,我会不遗余力地对分会的各项工作予以全力支持。
在参观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并进行大合影后,我们一起返回宾馆用餐。午餐后大家纷纷握手言别,各奔东西,有的继续参加湖北报友的年会,有的打道回府。
我选择在英雄之城武汉多逗留一天,下午参观了著名的标志性景点黄鹤楼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第二天上午还得看看武汉的收藏品市场,因为来自扬州高邮的我有一万个理由要登黄鹤楼。
当我满头大汗地在黄鹤楼登顶成功,远眺武汉长江大桥和万里长江,和着惬意的江风,不由得在心里默默念起李白的著名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