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杂谈书报刊的 ” 春夏秋冬 “

书报刊委员会    陈  庆

此  “春夏秋冬”  非一年四季的轮回,是指高邮市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成立五年来的 ” 春夏秋冬 ”  ,二是戏说 ” 春夏秋冬 “四位书报刊收藏人。

杂谈书报刊的 " 春夏秋冬 "

元月7日 ,我受邀参加高邮市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五周年庆祝会。参加此会,我身份有二 :一是作为特邀嘉宾 ,二是作为书报刊委员会的正式会员。我对书报刊的收藏,完全缘于高邮市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的会长、中国知名集报家、红色老报纸收藏家朱军华 。朱军华报刊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抗战老报纸 、红色书报刊 、清代民国老报纸等 。朱军华主编或者参与编撰的 《老报纸记录的抗战》  《中共早期党报图录》《铁证:吹响全面抗战号角的国统区报刊》  《以报为证 :老报刊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等正式出版物 ,其中部分书籍被国家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 、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以及北大、清华 、复旦 、南大等重点高校图书馆等单位收藏。他的藏品涉及中 日 甲午战争 、辛亥革命 、九一八事变 、红军长征、  卢沟桥事变、 日本投降、双十协定、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首届政协、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多件为国内民间仅存的稀世之报刊 。2016年9月 ,朱军华受邀赴京参加 ”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红色

报纸收藏展 ”  。据报道,他是组委会邀请参展的9名外地集报家之一 ,送展报刊的数量和含金量位居前三 。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媒体的专访,屡获殊荣 。朱军华为人谦逊 、低调 、务实 ,对红色集报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竭尽30多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集报之大成。

我与朱军华相识缘于一次次的公益活动,他所有参展的事都会亲力亲为 ,事无巨细,对待每件参展的展品都是精心挑选 ,切合参展的红色主题,小心翼翼地整理,上架成框。正因为朱军华的个人魅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才使我们成为好友、收藏同仁、公益路上的同路人。所以说 ,最有资格书写书报刊委员会五年的  “春夏秋冬”  非朱军华莫属。

朱军华的工作总结共分19个章节,叙述了书报刊委员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重点 、活动开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发言中肯。  进京城、上武汉 、走厦门 、备盐城 、展淮安、访东台 、陈无锡等等,将红色报展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他还为传承红色文脉,尽书报刊收藏人的一份力量,他还能团结一致 ,心往一处使 ,走出去请进来 ,活动形式多姿多彩 ,为古城高邮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邮市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在全省 ,乃至全国书报刊收藏界和集报界都是响当当的。

杂谈书报刊的 " 春夏秋冬 "

再戏说  ” 春夏秋冬 ”  四位书报刊收藏人。 庆祝会结束后,大家在鸿福记酒楼午宴。也许是受到朱会长今后五年再创辉煌的鼓舞 ,抑或是受到先进表彰的鞭策 ,席间有一种温度自然上升的感觉 ,虽属隆冬,但室内春意盎然 。恰巧我们坐在一起的四个人 ,在衣服穿着表述上给人一种四季分明的感觉,有穿衬衫的 、有穿无袖夏装无袖汗衫的 、有穿长袖棉衫的 、有穿羊毛衫加羽绒服的 。朱军华刚好和我们四人坐在一桌,他欣然地说我们是报刊收藏界 “春夏秋冬四才子”  ,并随即用手机摁下这美好的瞬间,此话一出,一阵阵哄笑声响彻大厅。

同一温度环境下不同着装来表述书报刊收藏人的  “春夏秋冬”  :他们分别是 :陈庆(春) 、金飞翔 (夏) 、潘中林 (秋) 、曹立春 (冬) 。

先说  “80后 ”  潘中林 ,老爷子今年80岁了 ,按他自 已的说法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 ”  ,外号  “老顽童 ”  。潘老爷子是邮城资深的集书报刊 、邮品 、钱币于一身的收藏达人 ,藏品在近日举行的苏州2024年中华全国生肖集邮展中斩获铜奖 ( 69分)  ,差一分即为银奖 。潘老爷子不仅仅是收藏达人,还是一位运动达人 、生活达人、  时尚达人 。冬泳 、跑步 、骑车等运动项目样样精通,而且坚持不懈。  在2024年元旦镇江冬泳邀请赛中,他能够完赛并取得佳绩,真不简单。在生活中,他热爱生活 ,热爱家庭,追求时尚 ,在电脑合成、编辑剪辑方面 ,估计一般的年轻人很难与他比试。  在做纪念封方面,人称 “潘封子”  ,P图 、做片、 设计,他更是一绝。 他还是一位追求时尚的  “80后”   ,他特有的型       桃子头 ,而且是个歪桃子头。他的一生都充满着故事 。他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 声音宏亮 ,衣着前卫新潮 ,作为一个” 80后 ”   ,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潘老爷子     “绝对”  。用他自已的话说:  就是要玩,要锻炼,就心态年轻!

金飞翔 , 圈里人称 ” 金二爷 ”  ,好运动 ,是一位收藏智慧玩家,对邮票、书报刊收藏有一定的造诣 ,对收藏有他独特的悟性和解释,在省内外邮展上都有他获奖的身影,对邮戳也有一定的研究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健身爱好者 。金飞翔骄傲地说:  强身健体、塑造身材、集邮 、藏书刊等是我这一生的追求 。”

曹立春 ,教育工作者,也许是工作经历所致 ,敬之 ,养之 , 收之 ,是他的行为习惯。 曹立春最擅长的是红色烟标收藏 ,他手中有圈内罕见的多件珍品,而且高深莫测。除此之外,他还喜爱收藏书报刊 ,曹立春经常说 ,书报刊收藏一定要薪火相传 ,应该要从学生抓起 ,让他们对收藏书报刊产生兴趣 。必须导之 、引之 ,要让书报刊收藏走向社会, 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要做好传帮带,这样才能让红色书报刊收藏走的更远。

陈庆,是一位刚步入收藏不久的新兵,向前辈学习 ,向专家讨教,是他必须做的事。

杂谈书报刊的 " 春夏秋冬 "

书报刊也是一种叙事历史、  传承文明的载体 ,从手摇机、  手刻板到单彩印刷 ,再上升到彩印 ,再进化到现在电脑排版 、胶版套印等 ,这表明了社会在进步,也说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强大 。但不管进步到何种程度,红色基因 、红色历史、  红色文脉 、红色传承等一点都不能忘却 。书报刊就是承载着这个历史的使命 。 “藏一份报纸,集一段历史,传一生红色的精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