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两门古炮

钱币委员会 谢家明   卢金孙

两门古炮

2003年 , 一渔民从河里捞出一门古炮,在渔船上用锤砸 ,这一幕正好被家住运河边的王树庭看见,便上船询问砸掉干嘛?  渔民说准备卖废品站去 ,砸了好拿 。王树庭一看是这么回事 ,保护文物的责任感使他觉得要把这门古炮保护下来,他对渔民说,你不要砸 ,我买了 ,几经协商,最终他花了几千块钱把这门古炮买了下来。

他多花些钱既是为了让渔民高兴 ,也是为了渔民有积极性以后更好地保护文物 ,这位渔民看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也把他当成了朋友,他说 :我以前砸过一门大炮 , 以后不砸了,再捞到就卖给你 。几年后 ,这位渔民又捞到一门大炮,便主动找到了王先生,王先生也不食言,仍是高价收下 ,王先生保护文物 ,仗义疏财,避免文物毁于一旦 ,一时传为佳话。

他不是有钱人 ,为了保护文物 ,却做着有钱人的事 ,几千元现在看不是很大数额,但对当时夫妻双双下岗 ,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儿子嗷嗷待哺的王树庭来说 ,显然不是小数字,但他怀着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 ,慷慨解囊,从而留下了这份历史记忆 。尽管后来有许多外地古玩商高价向他购买 ,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有人见利忘义 ,他却见义勇为 。他守护着两门古炮 ,一守就是多年 。那一年,他母亲生了重病 ,急需钱看病,外地一古玩商心想 ,这次你总要卖了吧!  便向他高价收购,仍遭到他严词拒绝 。他是个大孝子 ,想方设法借钱为母亲治病,他日夜照顾母亲,精心护理,带母亲到外地检查治疗,但因病情过重 ,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王先生保护文物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位在有关部门退休的老同志,开始时希望他把东西捐出来,但要求无偿捐赠 。他是具有这份爱心善举的 ,只是我们觉得一文不给 ,不好意思跟他开这个口 。其实征集单位没有钱也没事 ,可发动社会力量 ,当年修建盂城驿时就发动群众积极捐款的 。再说《高邮日报》 曾报道过 ,临泽发现一把西周青铜剑 ,捐赠时不是也给奖金了嘛。

后来这位老同志说 , 问过上级部门了,这东西达不到三级文物,再加上一些不愉快的事 ,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文物专业且特殊 ,需要汇报上级,但自已具备必要的眼光和见解也很重要。

文物捐赠博物馆,是很好的归属。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的领导 。路远迢迢 ,几顾茅庐 , 以心交友 ,以情感人 , 向王先生征集这两门古炮,并各给予奖励一万元。  两馆领导说:   “对捐赠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但这又不是钱的事,这是对你保护文物的精神和你这么多年对两件文物用心呵护、 辛勤付出的认可”  。

南京博物馆同志说这结局蛮好的,但王树庭却认为颇有遗憾,他是想把东西留在高邮 。这种遗憾或许不仅属于他个人 ,也属于所有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

不管怎样 ,两门古炮毕竟保护下来了,王先生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