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几张老照片

书报刊委员会徐镇

老照片与老报纸一样,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有着时间老人赠予它们的独特价值,在众多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我手中有几张七八十年前的历史老照片,它们是高邮人和事的历史定格,能让我们在欣赏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些人文风貌的同时,感慨祖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迁。

几张老照片

照片1

照片一:该照片题头较长,“高邮县车逻区自流灌溉工程之一,黄家渡反曲虹水道,没有工程师而系农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九五三.五.十九”。可见:有时间有地点有事 件,信息量大,且语气有点自豪自傲自信,是不可多见的题头。该灌溉工程被著名作家汪曾祺写到《故乡水》散文中,较真实地描 述了这项水利工程前因后果。在没有上级部 门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下,由当时的车逻区政 府独自完成的一项水利工程,堪称伟大,也因此才会有照片题头上那些自豪的词句。这也充分说明了该工程的出现,只能在那段特殊历史阶段百废待兴的环境中,只能在广大干部群众都不畏艰难无私无惧的心态等多种因素下,才免去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也因此才会诞生这座“没有工程师”的自灌水利工程。

几张老照片
几张老照片

照片2

照片二:这两张是1948年秋,拍摄于夏 集区柳堡(当时还隶属于高邮)的照片。照片中分别有众多身着军装或平民服饰的男女青年,可能是参加某重大活动后集体留影。此时我解放大军已进入大反攻阶段,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即将开展,宝应、高邮、兴化、江都等华中各地的乡镇接连解放,广大军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此照片也验证了毛泽东主席的农村包 围城市的战略已见成效,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已可以大张旗鼓地开展革命工作了。

照片三:这张照于1949年的照片,不要以为是解放军的集体留影,他们可都是高邮 刚刚解放时的党政干部。我市刚解放初期, 地方党政干部同解放军一样,实行供给制,一起吃食堂,一样发放被褥衣服,每月发的工资只够理发洗澡和买牙膏肥皂登日用品,除了病号外,没有人能够特殊化。

几张老照片

照片3

几张老照片

照片4

照片四:这两张儿童像,不用介绍,就 能看出是出于什么年代。左侧照片中的姐弟俩,脸上略显呆板。右侧照片中的兄妹面带微笑,显得较为自信,看来时代也能左右孩童们的心灵。

老照片不仅能让人重温往事,还能为今 天的我们,和未来的后人们佐证历史片断,窥探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背景和精神风貌,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收藏品。

几张老照片

解放后室外会议照相机

(高150cm 机长34cm 机宽22c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