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蒲松龄在高邮

书报刊委员会黄家耕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夏秋之交,蒲松龄结束了他唯一一次的远行,乘船离开高邮,沿大运河北上回家乡山东淄川。

此时,高邮湖畔大运河波光粼粼,风平浪静,和春天蒲松龄刚到高邮时一样,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非常坎坷。从小跟着父亲读书,19岁考秀才,异常顺利,随后,蒲松龄连着三场,乡里、县里、道里都是第一名。但随后多年间,蒲松龄参加多届科考,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垂头丧气而归。只好坐馆授徒来养家糊口。

康熙九年(1670年),31岁的蒲松龄迫于生计,他拜别老母,辞别妻儿,开始了人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南游。蒲松龄应同乡好友江苏宝应县令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孙蕙的府中担任师爷。第二年春天,孙蕙调署高邮州,孙、蒲二人同船来到高邮,蒲松龄继续他的师爷生涯。他主要负责文书往来、拟写文告。文采斐然的蒲松龄把烦琐枯燥的文告写得生动感人,并充分表达了百姓的疾苦,替孙蕙赢得了良好的官声。同时,作为师爷的蒲松龄也要负责盂城驿接待工作,和孙蕙一起接待路过的上级官员,充分了解到官场的黑暗,目睹了封建官僚们肆无忌惮的横征暴敛和挥霍无度的奢华生活,尤其是大官僚们的飞扬跋扈,蛮横无理。

高邮湖是悬在高邮百姓头上的剑,高邮湖比高邮城地势高,是一个悬湖。蒲松龄在运河堤上散步,站在运河大堤上,能看到风筝在脚下飞。高邮城郊马棚湾,大运河在这里拐了个弯,陡然增宽的河面,成为大运河上最危险的地段之一。历次的决口冲出一口深潭——清水潭。

蒲松龄在高邮

这一年(1671年)夏天,清水潭又决口了,蒲松龄和孙蕙为此寝食不安,多次到清水潭查看灾情,蒲松龄还写下了《清水潭记》等诗文。在诗文中,蒲松龄表达了自己要像“精卫衔石”一样把清水潭决口堵修好,从此“千秋万世不为灾”。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水潭决口终于被堵住。

船过界首驿,马上就出高邮境了,蒲松龄回望高邮,在烟波浩渺中,仿佛看到了一位妙龄女郎款款走来…

她是谁?她是高邮知州孙蕙的小妾顾青霞。人如其名:她眉若青山,唇如霞染,绮丽多姿,顾盼神飞!顾青霞原是歌妓,与蒲松龄相识,互相欣赏。后顾青霞被孙蕙纳为小妾,蒲松龄既感到苦涩,又得到许些安慰,毕竟多了些接触的机会。蒲松龄在孙蕙的宴会上又看到顾青霞,听她吟诗,看她舞蹈。

同时,蒲松龄还得到一个为顾青霞编选适合吟唱的唐诗中的“香奁诗”的机会,蒲松龄兴致高昂,立即着手,精心编选,迅速完成了任务。

蒲松龄对顾青霞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爱,却强烈执着,在数十年间影响着蒲松龄创作思维。于是,顾青霞依附在聊斋的鬼狐靓女身上:《白秋练》的白豚精白秋练爱听吟诗,《宦娘》的鬼女宦娘爱好琴艺,《鸦头》中狐仙鸦头的美丽聪慧……这些女主角身上都有顾青霞的音容笑貌,成为《聊斋志异》中最为动人的女性形象!

这一年七月,蒲松龄收到一封家书,得知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把信拿给孙蕙,并提出辞职,孙蕙挽留不住,于七月二十日办了饯行酒。蒲松龄带着对顾青霞的思念,带着搜集来的狐仙鬼怪故事,一路向北….

蒲松龄于三月廿八日到高邮,到七月二十日离开,在高邮近四个月。

蒲松龄的《聊斋》创作与他在高邮宝应期间所获得的大量素材密不可分;蒲松龄的南游经历是《聊斋》创作极其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同时也奠定了《聊斋》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基调。

蒲松龄在高邮
蒲松龄在高邮
蒲松龄在高邮
蒲松龄在高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