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古钱币别名浅谈

钱币委员会居传峰郭华先

说到“钱”,人们会想到,一是货币,二是姓氏,但或许并不会想到“钱”早期是古代类似铲的一种农具,如同“空首布”、“刀币”等,都是当时我们先民的实用农具,后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逐步丰富需要交换,“钱”也由农具演变成了货币。

钱姓,有源于彭姓一说,彭祖之子任西周“钱府上士”(掌管钱财的官员),其后人以此为荣,遂以此官职为姓,至今“彭钱一家,互不通婚”,仍为流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钱文化历史悠久,即使古钱币的别称也是丰富多彩,充满民风民俗特色,如:贝、币、布、货、泉、钱、钿、镘、镪、蚁鼻、鬼脸、刀币、刀布、干货、邓通、布货、布泉、布钱、辽丁、阿堵、青凫、青蛱、货泉、金钱、金镪、宝货、泉币、泉贝、泉布、泉货、泉金、蛱母、钱刀、钱币、钱布、钱钞、钱贯、家兄、通货、通神、铜钿、铜钱、银钱、楮镪、奈丁、撩丁、镣丁、不动尊、业障儿、阿堵物、孔方兄、上清童子等。每个别称都有典故或故事,但当今人们还是比较喜欢用“泉”的称谓替代钱,如:以泉会友、泉斋、泉社、泉友等,泉的称谓显然比钱要含蓄和雅致些。

还有不少朝代,铸造钱币时“泉”字就含在钱文中,如: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五十、小泉直一、永通泉货、轧封泉宝、布泉、货泉等都含有泉字,就是希望钱能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用之不竭,这样的寓意是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和黎民百姓都乐意接受并期盼的。

古钱币别名浅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