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晨报》拍得记
书报刊委员会朱军华
以“东南”命名的报纸不在少数。多年前就知道福建省泉州市有一份《东南早报》,由《泉州晚报》社主办,仍在出版。抗战时期杭州也出过一份大名鼎鼎的《东南日报》,原为《杭州民国日报》,后改为《东南日报》,并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陈果夫为董事长,胡健中为社长,刘湘女为总编辑。杭州沦陷后,该报先后迁至金华、丽水、江山、青田、云和、景和等地出版,直至抗战胜利后杭州光复,才回迁继续出版。
我今天要说的是一份全面抗战时期的一份《东南晨报》,听报名跟我们的早期党报、根据地报纸好像没有一丝关联,因为《东南晨报》开始时就是一份由原国民党江苏省第四专员公署主办的报纸。1940年11月,新四军东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后,中共南通中心县委接管了这份《东南晨报》,使之成为人民的报纸。

东南晨报
4月初,上海某拍卖公司寄我一册拍卖图录。因为我只喜爱收藏早期书报刊,拍卖图录我一般只是翻一遍,找出自己想要的拍品,并做好记号后再等拍卖的到来。这次图录中有一大批我想要的书报刊精品,比如光绪31年出版的《京话日报》(慈禧皇太后祝寿专刊)、1917年9月刊有孙中山就职大元帅的《粤报》、1925年由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主办的全套《公理日报》、群益书社《青年杂志》、1923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当代名人新演讲集》(有陈独秀、李大钊、罗素等人的演讲词)、1926年李大钊著的《平民主义》、1925年由陆定一等主编的《血潮日刊》、1925年中国国民党上海各区党部联会(党部执委会主席恽代英)主办的《中国国民》三日刊合订本、1940年至1943年《新华日报》一组、1941年苏中《东南晨报》、
1944年两份红印《江海报》、1944年新四军七师政治部出版的《军队中的党》等等。虽然都是不错的红色书报刊藏品,但其中质量鱼龙混杂,价格高低不等,重要的还是兜里的一点零花钱最讲真理,经权衡比对后最终瞄准抗战时期的《东南晨报》和《江海报》。
4有19日中午,还在路上开车的我接到一位广州新四军红二代徐虹阿姨打来的电话,说她出生在宝应,她的父母当时随新四军苏中一师驻扎在宝应西安丰、射阳湖一带。我估计可能是位于宝应县西安丰镇的苏中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我的联系方式的。
到了晚上,徐虹阿姨再次打来电话与我详谈。原来她的父亲是苏中四地委《东南晨报》和《江海报》的首任总编辑徐铭延,母亲夏溶曾任《东南晨报》记者。1944年9月徐虹阿姨在宝应驻地出生时,是时任苏中行署副主任季方(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夫人钱讷仁(时任新四军第一师直属队总门诊部主任兼产妇科专门医师)为她接生的。
徐虹阿姨跟我谈的最多的就是他父亲徐铭延从事的《东南晨报》和《江海报》首任总编辑的一些往事。徐铭延1917年出生于南通的一个书香世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开始参加抗日革命运动,1935年求学于著名的上海美专,次年又转入新华艺专。后回到南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与编辑由共产党员李俊民主编的《新通报》。1940年10月在掘港镇参加新四军,并奉命接管《东南晨报》,被任命为首任总编辑兼经理,由时任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洪泽领导。1942年元旦,《东南晨报》更名为《江海报》,徐铭延继续担任总编辑兼经理,《江海报》的报头也是他题写的。
1943年12月,徐铭延调任苏中四分区专署编审,后任苏中行署编审、苏中行署《苏中教育》杂志主编,苏皖边区《政府教育》《新教师》《生活杂志》主编等。一直到1946年调入江海公学后,徐铭延才离开他心爱的报刊编辑领导岗位。与徐虹阿姨的两次通话,让我对拍卖中的《东南晨报》和《江海报》加深了了解,同时也加大了竞拍决心。
4月21日早晨,提前对这两种根据地报纸设置了竞拍底价。由于此次各类拍品共有1000多件,线上线下同步,每一件都要经过拍卖流程,故速度很慢,一直到晚上7点多种才轮到我心仪的藏品。《东南晨报》存在时间短(仅1年多),在百度中几乎找不到它的图片,我能够看到的还是4月19日晚徐虹阿姨发我的由海安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因此我对竟得《东南晨报》持有必胜信心。果然,在我的意料之中,经过多轮加价,我成功拍得难得的一件珍品。
很快到了1944年的两份《江海报》,可能是我还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的缘故,但更多的是这两份报纸已超过我的心理价位,而且我手中已经收藏有大批《江海报》,所以没有继续跟进,被他人拍去。好在30多年收藏的经验已经让我沉稳了很多,抢到了《东南晨报》也就没有遗憾了。
三天后,顺丰快递捎来了拍品,迫不及待地打开,第一眼不假,仔细翻看还是没有问题,这时候我才放心下来,毕竟之前拍过假货,没有在现场验证的还是具有相当风险的。我拍得的这份《东南晨报》出版于1941年4月2日,社址在掘港南街华丰公司,第376期。当是续原国民党江苏省第四专员公署主办时的期号,否则仅仅从1940年11月接办不可能出这么多期的。这期报纸四开四版,其头版和第四版两个整版专门全文刊登了《陈毅军长和刘少奇政委给苏中军区党政军负责同志的信》,第二、三版则是“追悼顾(顾民元)郭(郭守信)二先生纪念特刊”,附顾民元烈士和郭守信烈士木刻遗像各一幅。
特刊第二版中刊有时任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陈同生的纪念文章《死是艰难的也是伟大的——哭顾、郭二烈士》陈同生曾于1940年奉陈毅之命到泰州与李明扬、李长江谈判,计议共同抗日,但被二李手下软禁在招待所,直到我新四军在郭村战斗中获胜,二李看到我军的实力才设宴道歉将陈同生送回。陈同生也是后来电影《东进序曲》中的黄秉光主任的原型人物。
特刊第三版刊登了时任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中行署主任季方的《为追悼顾郭陆沈四烈士告四区大众》。季方在抗战胜利后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季方先后担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此外,本期报纸还刊有《顾民元自传》《郭守信烈士传略》以及《本报编辑部启事》《南通县政府收回旧流通券紧急通告》《徐建贞否认婚约启事》《如皋县警卫团团本部通告》《掘港合兴和典敬告各当户启事》等。
苏中根据地出版的《东南晨报》碰到不易,得来更不易,再加上与该报总编辑徐铭延的大女儿徐虹阿姨两次电话交流,更感觉这份报纸的稀缺性,也必将成为我的苏中抗战老报馆中一份重要的馆藏珍品。
(后记:5月10日,作者将本文发给原《东南晨报》总编辑徐铭延的大女儿徐虹阿姨指正后,她很快回复:“真不容易,《东南晨报》的原件很难见到,《江海报》的原件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保存。《东南晨报》除了2022年首次看到一份照片外,其余均未见过。这次你提供了更多版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