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陶民《三十六湖草堂墨秒》画册
王兆宏
三十年前高邮有位老领导刘金鳌,在一 次闲谈时,和我说到民国时期高邮出了一位 大画家王陶民。乍一听并不熟悉,直到他说 汪曾祺有一篇小说《鉴赏家》,其第一句就 是:“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 鉴赏家是叶三。”这个大画家的原型就是王 陶民,我才恍然大悟。回去后,我认真地寻 访知情人士,又查阅了有关资料,更深入地 了解了王陶民此人。
王陶民(1894—1939)高邮城人、名珍, 后改甄,又名聘之,别号逃名、逸摩、高邮 王四(兄弟中排名第四),有兄妹七人,大 哥王荫之、二哥王蕴之,名鸿藻、三哥王咏 之、五弟王碧桂、还有两位妹妹分别嫁给胡 东朝、胡震铎;王陶民出生在名门望族、父 亲王铭卿曾在清代为官,清末曾在福建福清 县、诏安县、邵武县等地任知州;王陶民8岁 开始临摹学画并临帖习字,从小注重观察家 院的一花一木和小城的一景一物,而艺术生 涯的真正起步是1913年19岁时,他去北京大 哥王荫之家,大哥王荫之,曾任山海关关 长,延请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清宫画师指导 王陶民专攻花鸟画,并带他到故官观摹历代 名画,研读绘画论著。王陶民艺术起点和眼 界非常高,其无论画紫藤、菊花,还是芦 草、菱白,均是大家手笔、大家风度,决无 小家之气。
两年后回邮,他对水墨画尤感兴趣,便 特意请兴化姚公梁来家辅导学写意花鸟,一 年后独立创作。他重视取法古人和体验生 活,作品富有生活气息。28岁时,任高邮县 民教馆画师。30岁时,在县教馆公园阅览室 举行首次画展,展画作品数十幅,以《百燕 图》为最精,引起艺术界重视。
1925年(31岁时),在他多年游览的沪宁 杭一线的杭州,久负盛名的西泠印社决定出 版王陶民的《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画集,画 册收有《落花飞燕图》、《老鼠偷油》等画 24幅。以画燕子而闻名乡里的王陶民笔下的 “池塘新涨后,恼煞燕飞忙”的情景,用水 墨渲染浓淡,笔致秀逸,燕子亦形似更神肖, 栩栩如生。没有读过大学的王陶民在出版了 一生唯一画册的当年便被聘为上海美术专科 学校教务长、教授、被校董事会聘为董事; 兼上海《美术生活》期刊特约编辑,得与徐 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周碧初、 刘海粟等著名的名家共事或交往。在沪期间, 王陶民先后在沪宁沿线城市举办多次展览, 皆引起轰动。王陶民还在美国费城举办过个 人画展,为华夏文化增光添彩。他的教学创 作以及他的艺术活动使得他享誉海内外。
1933年,王陶民突然离开了上海,举家 迁回故乡高邮。是因为当时上海笼罩着战争 阴云,还是因为办学理念与人相左,使他离 开上海呢?对于此事,我做了细致地了解和 采访工作。我采访了扬州市职业大学陈景国 教授,他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画师。他的父亲陈惠 龄民国期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当时 王陶民是他的老师。我问陈教授:“您有没 有听您父亲说过王陶民怎么离开上海美术专 科学校的?”陈教授说他父亲经常谈起王陶 民。陈父在上学期间,只要遇到什么难事, 就去找王陶民,王陶民认为陈父是江苏老 乡,也非常热心,能帮助的坚决帮助,绝不 推辞。陈教授回忆说:“我父亲认为王陶民 是位非常值得尊敬和崇拜的老师。王陶民为 人正直,思想传统保守。当时,刘海粟是从 日本考察学习回来的,又吸收了西方教学观 念,要求老师们找小姑娘给学生当裸体绘画模特。但当时民国还处在半封建时期,人们 思想还很保守,一下子跟西方文化接眦不 能适应。上面领导的要求找模特,老师都不 愿意出去找。刘海粟就跟王陶民说:’你是 教务长又是校董事,其它老师不找模特,你 就出去找。’双方在教学观念上产生了严重 分歧。1933年39岁血气方刚的王陶民一气之 下写了辞职报告,辞去了美术专科学校教务 长、校董事及教师职务”。
王陶民离开了上海,全家迁回故乡高 邮,回乡以后,他以画自娱,同时以此卖画 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的身体不好,早晨起 来,坐床吟诗,有灵感,然后便作画。后来, 他贫病交加,1939年10月,在日寇侵占高邮 躲兵荒中,45岁的王陶民离世。然而,就是 在这六年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这是他一生创作的巅峰期,技艺更加精湛。 他以高超的笔墨技巧,状写花卉、草木、翎 羽,并创作出相当多的诗作和书法作品。大 多施以圆笔,而少有方笔顿挫之意,流利萧 散,有明代林良、陈淳遗风。平民百姓求画, 他十分随意;而对于官绅买办者,一则拒绝 二则索以高价。
说来也巧,2023年5月21日,我与马广元、 查志敏在高邮盂城画廊里喝茶闲聊,再次谈 到了王陶民,我回忆三十年前原宣传部部长 刘金鳌和我说过:“王陶民是民国的大画 家,他有一本画册名叫《三十六湖草堂墨 妙》”,他说过以后我一直记在心里,王陶 民的画册我找了三十多年也未找到。在场的 马广元拿出手机在网上查询“三十六湖草 堂”,他说:“网页上有个《三十六湖草堂 墨妙》画册”,这时候查志敏也上网查了一 下,也发现了。立即请查志敏替我买下,查 志敏就以两千块钱买下来《三十六湖草堂墨 妙》画册。我用微信将画册的钱转给了查志 敏;三天后,《三十六湖草堂墨妙》寄到了 查志敏处,马广元、司京平将画册拿给了我, 我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画册。因画册距今 约100年,加之卖家未妥善保管,受过潮湿, 有少许霉变现象,画册内的纸张略有残缺, 但整个画面保存完好。又过了两天,我认真 翻阅了画册,画册的封面是《三十六湖草堂 墨妙》,上面写有“伯韩先生法家正、甄”, 这个“甄’是王陶民在书画中留有的落款“陶 民王甄”的甄;下款留有王陶民的印章“高 邮王四“这款印章平时用的很少,比较好的 朋友才介绍他自己是高邮人 才用到此章。

画册上的伯韩先生是谁我要弄清楚,我 又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弄清楚;此人名为:蒋 师愈(1897—1947 ),字伯韩,涟水县蒋庵 乡蒋西庄人,童年就读于前清秀才查星白门 下,后考入省立淮安第九中学,毕业后又考 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我才知道伯韩先生和 王陶民是一个单位的校友关系,王陶民比伯 韩大三岁。伯韩先生收到了王陶民亲笔落款 的《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画册,伯韩并在王 陶民落款的下方用毛笔书写了 “高邮王四画 册,落款字乃王四亲笔“ o从落款上看,此 画册经过两位大家落款乃至于全国孤本。前 面还不知经过了多少位收藏爱好者的手中, 如今到我手中收藏,我非常高兴。
为了把画册中的题跋弄清楚,先后邀请了周同、周杏生、宋佳林、周春华等老师一 同对《三十六湖草堂墨妙》中王陶民作品及 题跋等——进行辩识和研读。
《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画册共有15页, 其中12页有24幅作品。

人,高邮王甄、字陶民、号逸摩
又号逃名。

炯金眸光,四顾天地窄。古木巅
无尘,薜荔为谁碧;王甄。第二
幅画题跋为:逸摩。

第四幅画题跋为:一夜杏花 雨,朝来春水香,池塘新涨后, 恼煞燕飞忙;陶民王甄。

第六幅画题跋为:清凉未许 消长夏,闲写霜林似木梳;甲子 六月,陶民王甄。

第八幅画题跋为:逃民泼墨 写援亦深得,竹风蕉雨之趣。

第十幅画题跋为:古石苍 苍,新篁琅琅。云天茫茫,我心 伥伥;甲子七月,逃名。

第十二幅画题跋为:篱豆秋 初熟,鸡雏野渐肥;甲子七月, 王甄。

第十四幅画题跋为:甲子七 月夜,逸摩戏写右军清嗜,于三 十六湖草堂。

第十六幅画题跋为:鸟语传心事, 花开得意时。岁寒能有此,清趣胜南 枝;王甄。

第十八幅画题跋为:飘渺绝纤埃, 盈盈带露开。吴刚新试斧,分得一枝 来;甲子秋七月,陶民王甄。

第二十幅画题跋为:层峦晓 雾;王甄。

第二十幅画题跋为:层峦晓 雾;王甄。

第二十二幅画题跋为:一盏 秋灯,荧荧夜午,骚人醉眠,昼 波饿鼠;甲子七月既望,逃名。

第二十四幅画题跋为:郭索声何来, 随墨横行去。不比秋风肥,从公渔篝处; 逃名。

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第一集 定价二元 版权所有:出版者三十六湖草堂制版者 西泠印社经售者各大书局
《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画册上看多数都 是甲子年七月(1924年)画的作品,民国十 四年(1925年)出版的画册。王陶民作品的 气象离不开一个“清”字。打开他的画幅, 清气袭人。就如同元代倪云林的画,太湖边 几棵杂树——江南杂树,远处一抹平坡,其 他什么也没有了,意境真是空灵而渺茫,同 时又是“清气满乾坤”。他有一首诗曾写 道:“逸少书鹅我画鹅,千秋清兴不差多。 三十六湖草堂外,烟水弥弥逐队过。”“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王陶民艺术 最好的诠释。
王陶民的绘画艺术启蒙于京派,后又属 于民国时期的海派,晚年蛰居江北。艺术家 的格调是其本人思想的映照。凡世俗气太重, 甚至是市俭气、江湖气等等,会离自然天性 较远。大画家王陶民的画是“绝俗”的,人 也是“绝俗”的,他是一个高境界、高格调 的艺术家,其作品给人以精神上的陶冶,于 社会有净化人心的妙用,他是我们高邮人的 骄傲。
